-- TA在贵州深山,正偷听宇宙的悄悄话 --


如果你问航天爱好者们心中的“圣地”是哪里,他们多半会告诉你同一个答案——贵州FAST天眼基地,那个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县克度镇。

天眼为什么在贵州?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接收面积越大,锅盖直径越大,信号越清晰。所以天眼的建设要越大越好。如果是人工开挖建设,一是成本太大;二是人工挖的天坑对于排水有难题。而在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存在许多天坑,这些天坑地下都有暗河连接,降雨时雨水会沿着孔隙流入地下暗河,不会出现积水,可以完美解决排水问题,另外也大大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在贵州平塘、罗甸交界地区,存在着世界最大的天坑群——打岱河天坑群。天坑群范围约20平方公里,其深度均超过300米以上,整个天坑群以其规模宏大,天坑地貌发育完整,凹陷深邃,被地质专家称为“自然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平塘克度镇绿水村“大窝凼”洼地最符合天眼500米口径的需求,同时大窝凼的地质很好,特别坚固,能够承受天眼的重量,也无大型地质灾害的可能。天眼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容易受到辐射,污染,噪声的干扰。因此对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附近区域严禁带电子产品进入。因此,天眼必须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大窝凼不仅地形最好,而且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

气温:贵州平塘属于云贵高原,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小。减少建筑金属的热胀冷缩的影响。

能源:天眼运行1小时用电可达2988度,属于高耗能项目。贵州水能资源丰富,可保证天眼的稳定运营。

数据处理: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可快速分析、处理天眼收集的大量数据。

2006年,天眼项目最终决定落户平塘大窝凼。2016年9月25日落成并投入使用 。天眼的建设经历了10年,从考察到建设完成总共经历了20来年。


天眼的反射面就像一口巨大的“不锈钢锅”,它其实是半透明的。这些反射面板上被工程师打了密密麻麻的小孔,不仅让整个结构更轻,同时还能让雨水和阳光渗透下来,防止下方的水土流失。


底部的植被照常生长,配上给反射面板提供支撑的索网,被网友称为“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温室”。


天眼旁边的航龙炮站,那是天眼的“24小时保镖”。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检测天眼上方的雹云,并及时用气象炮打散,防止冰雹对天眼的精密结构造成伤害。

人类利用天眼观测和研究来自宇宙深处的天体信息,比如外星文明、黑洞等。对于每天都被困在日常琐事的普通人来说,宇宙、射电天文似乎很遥远,但只要你还记得童年时望向星空的感受,就会意识到对宇宙的好奇心是刻在人类基因之中的。

南仁东的心血

而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英雄——南仁东。他在90年代放弃了美国的高工资,毅然回国发起天眼建设。他在国内一年的工资,只相当于在美国一天的工资,比不上一个娱乐明星一场演唱会的收入。2017年9月,南仁东去世,享年72岁。他去世的时候,一些明星的结婚信息刷屏了,而为国家造就这个世界顶尖工程的人却默默无闻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