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频发,2025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5%,数十个城市遭遇百年一遇强降雨。
在受灾城市中,暴露出的问题惊人相似:城市内涝、供水污染、交通中断、地下空间淹水——这些灾害场景已不再陌生。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工程防灾已从单纯“抗灾”转向构建韧性城市生命线系统。浙江、深圳等地的实践表明,科学设计的生命线工程能有效提升城市面对极端天气的“免疫力”。
生命线一:
供水系统的“双重防护网”
暴雨期间,饮用水安全首当其冲。雨水倒灌、管网破裂常导致水源污染,而供水中断更直接影响数百万居民基本生活。
技术方案
源头到龙头监测网:在取水设施、水厂、供水管网关键节点布设水质水量实时监测设备,建立全链条监控体系。
分区隔离防护:采用模块化、分布式供水系统设计,在管网中增设隔离阀门,污染发生时能快速隔离受损区段,保障其他区域供水。
智能冲洗消毒系统:灾后自动启动管道高压冲洗和强化消毒,缩短水质恢复时间。
浙江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案》中明确要求,聚焦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管理,加强对取水设施、供水管网等的安全监测和有效管理。这种系统化思维将供水安全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
生命线二:
地下空间的“防倒灌装甲”
城市地下空间在暴雨中尤为脆弱。地铁站、地下车库、下穿隧道等一旦进水,损失巨大且救援困难。
技术方案
三道防水屏障:
(1)首道防线:改良型防淹门+智能闸阀系统,水位异常时自动关闭
(2)二道防线: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延缓雨水汇流速度
(3)三道防线:地下空间入口抬升设计+防汛挡板槽预埋
智能排水联动:在地下空间集水井安装双动力排水泵站(市电+应急电源),与市政排水系统联动调控。
结构防水强化:对既有地下设施进行防水性能评估与加固,重点处理变形缝、穿墙管等薄弱部位。
深圳地铁15号线在台风防御中特别关注深基坑、地下密闭空间等易受降雨影响的区域,提前制定停工计划,暂停施工作业,消除积水渗漏隐患。这种未雨绸缪的防御策略极大降低了次生灾害风险。
生命线三:
交通网络的“韧性脉络”
城市交通如同人体血管,暴雨中任何阻塞都可能导致整个机体瘫痪。道路积水、桥梁损毁、隧道封闭使救援力量无法及时抵达灾区。
技术方案
道路分层排水系统:
表层:高透水铺装+加大路拱横坡
中层:碎石渗沟+渗透管
底层:模块化储水设施
桥梁隧道智能监测:在关键交通节点安装倾角传感器、应变计、水位监测仪,实时感知结构安全状态。
韧性路网规划:构建 “多通道并联式”路网体系,避免单一节点失效导致全网瘫痪。
浙江方案聚焦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的安全监测和有效运维,在结构安全、防汛安全等方面实现闭环管理。这种全周期管理理念确保交通生命线在极端天气下仍能维持基本功能。
生命线四:
智慧预警的“城市神经”
传统防灾的痛点是“看不见风险、控不住灾害”。智慧预警系统如同为城市装上灵敏的神经系统,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技术方案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
天空:卫星遥感监测大范围雨情
空中:无人机巡查隐患点
地面: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水质、结构安全数据
数字孪生预警平台:构建城市生命线三维模型,接入实时监测数据,实现 “监、管、控、应”一体化管理。
分级响应机制:根据预警等级自动触发应急响应流程,实现从风险识别、预警发布到处置闭环的全过程管理。
暴雨中的城市韧性革命
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城市防灾理念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单点防御转向系统韧性,从被动抗灾转向主动防控,从工程思维转向生命线思维。
浙江推动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深圳地铁的防台风实践,以及各地正在实施的智慧预警系统,都在描绘未来韧性城市的蓝图。这些技术方案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
您所在的城市是否经历过内涝困扰?您认为哪些生命线工程最需要加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与见解!
武汉全市主次干道无积水
今天(8月11日)8时,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水务局了解到,8月10日7时至11日7时,我市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经水务部门应急处置,截至11日8时15分,全市主次干道无积水,运行正常。
8月11日7时,新城区26处大中型泵站机组开机运行2处4台,后湖泵站2台,海口泵站2台。昨日7时至今日7时,共计运行27台时,共计排水97万立方米。
8月11日7时,全市府澴河、滠水、举水、金水河、通顺河等连江支流水位出现小幅上涨,涨幅0.10—0.23米,均在设防水位以下,河道堤防防汛情况正常。
根据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大雨到暴雨转小到中雨,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市、区水务部门将持续关注雨情,强化指挥调度和值班值守,相关情况及时报送。
今晨武汉红色预警
黄→橙→红
昨晚到今晨
武汉暴雨预警三级跳
今天5时50分
武汉市气象台升级
暴雨预警信号为红色
预计未来6小时
中心城区、长江新区、东湖高新、
经开、蔡甸、东西湖、黄陂、
新洲部分街道(乡镇)仍有暴雨到大暴雨
预计雨量100—150毫米
( 以上信息来自“武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