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夏天,山西大同古城里,游客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化身 “北魏旅人”,在沉浸式演出《如梦大同》中与历史对话。
与此同时,青岛啤酒博物馆里,年轻人穿着民国服装,在《觉醒的酿造师》剧游中体验百年品牌的故事。这股席卷全国的体验经济浪潮,正是新消费时代的生动注脚。
当传统消费还在为 “价格战” 焦头烂额时,网络经济、谷子经济、新零售、直播消费等新模式已悄然重构商业版图。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 %,其中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新型消费增速领跑。而泡泡玛特作为典型案例,2024 年营收突破 130 亿元,海外市场同比增长 375%,用盲盒撬动了全球潮玩市场。近期,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爆火,一娃难求,一些联名或限量款的LABUBU更是卖出了几千上万元的天价。
2025 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5 万亿元,催生 174 个新职业。在抖音、快手的直播间里,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买家,而是参与产品设计、实时互动的 “共创者”。据说某茶饮品牌通过 “云监工” 直播展示原料采摘,单场销售额破千万;泡泡玛特的直播间抽盒机,让用户隔着屏幕体验拆盲盒的心跳加速,2024 年线上收入同比增长近80%。
“谷子” 这个源自日语 “goods” 的词汇,正成为 Z 世代的社交货币。2024 年谷子经济规模达 1689 亿元,预计 2029 年将超 3000 亿元。在北京王府井、合肥百盛等商圈,二次元主题空间营业额翻倍,年轻人愿意为动漫角色的徽章、立牌支付溢价,本质是在为 “热爱” 买单。泡泡玛特的 DIMOO 系列盲盒,通过与《原神》《魔道祖师》等 IP 联名,将二次元文化转化为实体消费,2024 年毛绒玩具收入暴增近13倍。
当青岛啤酒博物馆将工业遗产与剧本杀结合,当上海博物馆与优衣库联名推出可穿戴的文物 IP,消费场景正在从 “买卖场所” 变为 “造梦空间”。美团数据显示,2025 年 “沉浸式体验” 搜索量同比增长3倍!北京、上海等地的年轻人愿意为一场 45 分钟的密室逃脱支付 200 元,相当于传统电影票价的 3 倍。
泡泡玛特的机器人商店已覆盖全球 2300 台,用户扫码即可获取限量款盲盒;盒马鲜生的 “生鲜 + 餐饮” 模式,让消费者在超市里现买现做。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2.4%,而实体零售通过场景创新,销售额同步增长 4.4%。这种 “双线并行” 的模式,正在打破传统零售的边界。
泡泡玛特的成功始于 “盲盒经济学”—— 用概率游戏激发收藏欲。其经典款盲盒隐藏款出现概率为 1/144,这种 “赌博式消费” 让用户欲罢不能。2024 年,泡泡玛特推出 “MEGA 珍藏系列”,将盲盒尺寸放大至 1000%,单价从 59 元飙升至 2999 元,却依然供不应求,本质是将盲盒从玩具升级为投资品。而就在近期,LABUBU第三代搪胶挂件系列上市后,泡泡玛特多家海外门店排起长队,在美国、西班牙、韩国、泰国等地,长长的队伍让不少海外华人大呼“不对劲”,“没见过老外排泡泡玛特这么久的”“居然有当地人带着帐篷来通宵排队”“队伍排到街头拐角了”……各种各样的海外门店排队现场被分享在社交平台上,进一步助推了LABUBU的热度。
泡泡玛特拥有 MOLLY、DIMOO、LABUBU、SKULLPANDA 等 200 多个 IP,其中 4 个年营收破 10 亿元,13 个破亿元。其 IP 运营策略堪称教科书:
·孵化:与全球艺术家签约,如香港设计师 Kenny Wong 的 MOLLY,从小众潮玩走向大众消费;
·破圈:与东航联名推出 DIMOO 主题彩绘机,在卢浮宫开设快闪店,将 IP 融入航空、文旅等场景;
·衍生:开发积木、毛绒玩具、主题乐园等周边,2024 年积木新品上市即售罄,开辟品类新战场。
泡泡玛特的海外扩张堪称 “降维打击”:在东南亚,通过 Shopee、Lazada 等平台渗透下沉市场,2024 年东南亚营收 24 亿元,同比增长 619%;在欧洲,入驻巴黎卢浮宫、伦敦牛津街,用 “超级大门店” 输出中国文化。其越南工厂的建立,更将供应链成本降低 30%,应对关税挑战。
面对 Z 世代的 “断片式饮酒”,茅台推出 “茅台冰淇淋”,泸州老窖联名茶颜悦色,用跨界营销打破刻板印象。某白酒品牌通过抖音挑战赛发起 “白酒新喝法”,播放量超 5 亿次,带动年轻消费者占比从 15% 提升至 30%。
万科、龙湖等房企打造 “社区 +” 模式,将售楼处变为共享办公、亲子乐园;融创文旅城引入泡泡玛特主题乐园,用 IP 流量反哺地产销售。2024 年智能家居渗透率达 42%,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成为新房标配。
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在车内集成直播设备、游戏主机,打造 “第三空间”。某品牌通过 “车主共创” 活动,让用户参与车型设计,单款车型预售量破 10 万辆。2024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52%,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上观智库调研显示,75% 的 Z 世代愿意为独立设计和个性化品牌付费,69.4% 被品牌传递的情感价值吸引。泡泡玛特的 Hirono 小野系列,用 “孤独美学” 击中年轻人的内心,全球首店开业当月拉动商圈客流实现稳定增长。
从汉服圈、娃圈到谷圈,Z 世代通过细分圈层建立身份认同。某汉服品牌通过小红书 KOL 矩阵渗透汉服社群,年销售额破亿;泡泡玛特的 “潮玩圈” 通过展会、线上社区运营,复购率超 40%。
Z 世代在拼多多上拼单日用品,却愿意为演唱会门票一掷千金。媒体数据显示,6成以上的年轻人会做消费攻略,半数以上主动寻找优惠券,但同时超半数每月在 “悦己消费” 上支出超千元。
国务院《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壮大直播电商、体验经济等模式。商务部 “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策,更直接刺激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消费,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超3成!在政策支持下,新消费正从 “野蛮生长” 走向 “规范发展”。
当泡泡玛特的 DIMOO 彩绘机翱翔天际,当直播间的弹幕与工厂生产线实时联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消费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在技术、文化、政策的共振中,重构人、货、场的关系。
未来十年,随着元宇宙、AI 技术的渗透,消费场景将更加虚实融合;随着 Z 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情感价值将超越功能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泡泡玛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 “注意力稀缺” 的时代,谁能抓住年轻人的情绪脉搏,谁就能在新消费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